本网站为民间交流网站,主要为广大安徽成人高考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www.ahzsks.cn为准。
  • 咨询、投诉电话:0551-6515703、18555158686
各市成考:
成考系统:

_亳州成考网

亳州成考网> 成考试题题库列表页> 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

2014年高起点语文真题试卷

卷面总分:150分     试卷年份:2014    是否有答案:    作答时间: 150分钟   

答题卡
收起答题卡 ^

试题序号

   

[]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     开封:打开信封。 


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

  • 请点击查看答案获取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参考解析:
上一题 下一题

更多题目 请在 下方输入框 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的、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眼结构上的特别之处

  • B、“颜色更浅的巩膜”,使人类的目光看起来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 C、“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因为它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视力缺陷

  • D、“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表明其他灵长类的动物不用眼光来交流

家乡树园的昔兴今废,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与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

  • 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

  • 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

  • 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扫码查看答案

微信扫一扫查看试题答案

亳州考生在线服务

专升本咨询

高起专/本咨询

学校专业咨询

考前辅导咨询

复习礼包领取

报名入口

扫码立即关注公众号

扫码立即加入交流群

公众号

交流群

回到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