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为民间交流网站,主要为广大安徽成人高考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www.ahzsks.cn为准。
  • 咨询、投诉电话:0551-6515703、18555158686
各市成考:
成考系统:

_亳州成考网

亳州成考网> 成考试题题库列表页>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5年高起点语文真题试卷

卷面总分:150分     试卷年份:2015    是否有答案:    作答时间: 120分钟   

答题卡
收起答题卡 ^

试题序号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 B、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以及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弱的变化。

  • C、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区的重力、地电和地磁,可以判断地震时地球的物理变化。

  • D、用仪器测量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量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的发生。

正确答案:
参考解析:
上一题 下一题

更多题目 请在 下方输入框 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第四段中,作者为何会“恨无地洞可钻”?(6分)

第三段所说的“同样的方法”是指什么?这种方法有什么局限?(6分)

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地震前兆是地震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

  • B、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我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

  • C、《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

  • D、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

扫码查看答案

微信扫一扫查看试题答案

亳州考生在线服务

专升本咨询

高起专/本咨询

学校专业咨询

考前辅导咨询

复习礼包领取

报名入口

扫码立即关注公众号

扫码立即加入交流群

公众号

交流群

回到顶部

关闭